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回复: 4

The Awakening 醒了,却醒的不是时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30 15: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有同学写到,醒了却还是困着的,所以呢,与其这样折磨自 己,为什么不直接困顿着算了。Edna的觉醒在我们现在看来完全是应该的,在父权社会下压制的女性开始慢慢的苏醒,意识到自己原来只是 被丈夫视作了一个附属品,仅仅是一个物价,而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个妻子。于是,在一次旅行的过程中,她 开始意识到了这种不平等,她要反抗。她选择离开了丈夫,她搬离了丈夫的房子,用自己的钱,住进了自己的小 鸽子房,她还期待着自己的新生活,自己也许是可以靠着卖画养活自己的。可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死亡。内心的 那个真正的自己一直在和她所需要成为的那个自己做着斗争,最后的最后,斗争的结果就是投身到了自然之中, 自由了,从此就自由了。从弗洛伊德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
她从小生长的环境,让她自己有一些不同,一些特立独行。可能潜意识里她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平等的人 的。她一直想要有着自己的生活。然后在父权制的压迫下,她接受了无所谓的婚姻,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 妇女。这就是她的超我部分。而在暑假的旅行中, Robert唤起了她的精神意识,还有她的性意识。其实这些东西 都早已存在于她的内心深处,也就是本我。所以她会开始考虑自我,会开始说出自己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括 自己的生命,却不可以放弃自己这样的话。这是一种自我,是本我与超我的妥协。
可是女性意识觉醒了又怎样呢,生活,不还是一样吗。你可以抗议,你可以自己做出改变,却不可以让所有 人和你一样做出改变。所以Robert会留下字条,我走了,因为我爱你。是的,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按照这个社 会制度保护你,我不能让你做出违背这个社会的事。
发表于 2022-6-4 1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这种感觉。艾琳娜真的很勇敢,她放弃人们认为她拥有的富裕美满的生活而去追求自我。女性主义强调的是选择权,艾琳娜不为其他所定义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定义自己想要的幸福。但是,她的死亡选择证明了她的觉醒是不彻底、不完整的。埃德娜没有真正脱离过对男权社会的依赖。离开丈夫,只不过是勇敢地由对一个男人的依靠转为对另一个男人的期望。死亡不是埃德娜的悲剧。她口口声声表示不为任何人牺牲,却从来没有真正地让自我独独于任何人之上。这才是埃德娜的悲剧。
发表于 2022-6-4 15: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人能够实现自由和独立的最佳方式,而且不仅仅是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我们都应该找到一个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的机会,生存方面像女主人公一样有一技之长便足够了,其他的便是你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态度,像楼主所说女主选择自由的方式是选择自然选择死亡,这应该既是一种觉醒也是一种幻想的破碎吧。我们不能成为钻石,需要让生活磨去我们的棱角变成发光的珍珠,最后便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吧。其实平等难道真的是彼此间的吗,人得真正克服内心中自己的谦卑,才是真正积极面对生活的姿态才是真正的自由啊,但是这种有时候不得不超越现实的幻想却很难存在,而且存在过后由于无法坚持而造成的破灭,更是惨痛。
发表于 2022-6-4 19: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觉醒》的第三章中,艾德娜受到丈夫莫名其妙的责难后,因为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抑郁之感”,使艾德娜“眼泪来得太凶,睡袍的袖子已经湿透,无法再擦拭更多的泪水了”。至第十七章,回到漫步大道上的好宅后,艾德娜不再“唯夫是从”,甚至“脱下结婚戒指,丢到地毯上”。虽然其后艾德娜在女仆面前重新戴上了戒指,表明她此时还想着维系自己和丈夫的体面,但已与之前那个懵懂的妻子有了天壤之别,她的个人意识已然被唤醒,“人生的狂喜”使她明晓了“因为毫无期待而流为可怕的倦怠”。最后艾德娜却还是无力地“坠入了水中”。艾德娜既然已经具有了个人意识,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还有一个“真正想亲近”的劳伯伦,却还是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原因看似很难解释。

或者可以作为答案的也许是第三十九章中这样的一段话,“劳伯特是她唯一想亲近的人,而她也明白,有朝一日,即使是他,以及对他的思念,也会从她的生命中消失,离她而去……他们征服她,强迫她往后的一生,都得屈为自己灵魂的奴隶,然而,她知道有一个可以逃避他们的办法”。所谓“逃避他们的办法”应该就是自沉于海洋的结局了。丈夫将自己作为玩偶,而貌似拥有共同语言的情人,却也有“男人释放他们妻子自由”,即妻子是丈夫(或女人是男人)的财物的观念。艾德娜清醒地意识到此,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任何人的财产,自己才是主人,自己有权选择想要的。

依据这样的逻辑,艾德娜自我意识觉醒,且意识到男性并不可靠后,似乎应当自食其力,做一个社会人、成为一名职业女性了。挑战和不妥协似乎才是她理所当然的,至少是现代女性所应有的态度。可是艾德娜仍旧选择了死亡,而非勇敢地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这跟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的生存环境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发表于 2022-6-5 14: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在艾德娜的眼里,她自己比做母亲或妻子重要得多。为了实现个人的独立,艾德娜毫不犹豫地搬出了她华丽的豪宅,租下了一套名为“鸽舍”的新居。自此之后,她不顾世俗,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享受着暂时逃离社会的快乐。艾德娜终于挣脱了丈夫的控制,大声宣布:“我不再是庞德烈尔先生的一份财产,不管你愿不愿意……”。她进而卸掉了所有家庭主妇的义务,甚至是母亲的责任,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具有叛逆性的,这也意味着艾德娜在精神上的觉醒是非常超前的,而这种超前的觉醒在那个时代显然是大逆不道的,所以艾德娜才会感觉到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译路同行

GMT+8, 2025-5-11 16:41 , Processed in 0.0562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