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主人公“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年轻”表明主人公是一个年龄不大、天真充满新鲜血液的人物,“古德曼·布朗”(Goodman Brown)如果直译过来的话就是“好人布朗”。而且,“布朗”这个名字很普通、很大众化,代表着所有的普通人。看出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善良天真的年轻人,并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在小说中霍桑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写了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这就更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起先,古德曼·布朗认为他所居住的是一个毫无罪恶、充满阳光的地方,他的信仰高尚且永恒,还真的以为自己去参加魔鬼的聚会一定能经得住魔鬼的诱惑,但是当他去赴魔鬼之约时,在途中不仅碰到了小时候的教义老师,还看到了镇上的牧师和古金执事。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直到最后,他到达了魔鬼聚会的地方,看到全镇的居民都在那儿,都是魔鬼的仆人。人群中平时威严无比的总督、牧师、古金执事,甚至还有他纯洁的妻子。看到这一切他的梦想和希望完全被打碎,他的信仰也崩溃了。由此,作者引出了故事的主题,“人世还有什么善;罪孽不过空名罢了。”“罪恶乃人类天性,罪恶才是你们仅有的快乐。”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是本小说一个最典型的象征角色,他的名字既带有讥讽意味又发人深思。
小说中另一个典型人物是古德曼·布朗的妻子费什。同样“费什”(Faith)这个名字如果直译过来意思就是“忠诚”、“信仰”或“宗教信仰”。显而易见,霍桑给主人公妻子起这样一个名字也是有用意的。一方面,“费什”这个名字很好地反映了古德曼·布朗的妻子给人的印象以及她所应具有的品德——纯洁忠诚,给人以信心。正如小说中提到的“费什这一名字对她恰如其分……,是一个有福的人间天使。”另一方面这个名字也代表了主人公古德曼·布朗的宗教信仰。故事开头古德曼·布朗不得不离开妻子费什去森林,这实际上意味着他必须暂时舍弃他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去赴魔鬼之约。当古德曼·布朗进入森林,碰到第一个同伴时他解释道“费什耽搁了我一会儿”。这句话也有两层的含义:一层是他的新婚妻子费什舍不得古德曼·布朗出行而使他拖延了一段时间;另一层是古德曼·布朗当时美好的宗教信仰让他犹豫不决所以迟到了。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在魔鬼的聚会上古德曼·布朗居然发现自己的妻子也在现场。他拼命地大喊,但费什根本不理睬他。于是古德曼·布朗发出了一句惊呼“我的费什也走了”这是故事的转折点。与文章开头形成鲜明对比,故事一开始古德曼·布朗暂时离开他的妻子,同时也暂时放弃了他的宗教信仰去赴魔鬼之约。但是他充满信心,“天国在上,费什在下,我还是要对抗魔鬼坚定不移。”他坚信这个世界充满美好和忠诚。最后在魔鬼的聚会上古德曼·布朗不仅失去了他的妻子,同时也痛苦的发现他的信仰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完全是一个谎言。这就深化了故事的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罪恶才是你们仅有的快乐。”至此,古德曼·布朗看到了世界黑暗的一面:任何人都有两面性,每个人表面上都虔诚纯洁但是内心却充满邪恶。这也是霍桑设计费什这个人物的用意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