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8|回复: 0

汉族发式的大致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0 19: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族发式的大致演变
  汉族男女的发式,古今有很大差异。例如今天男子的分头、背头等都需经常剃剪,女子的短发、烫发等,都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发型。而古代则完全不同。
  早在先秦时代,对于发式就有不少明确的习惯和规定。如小孩出生满三个月,请人为他修剪头发,男孩修剪后的头发,在顶上盘成一左一右两个结,女孩则是盘成一个结;或者男孩发结在左,女孩发结在后,以示区别。
  以后男女都要蓄发。待头发长了,紧挨后脑扎成一束,让头发披散在后面,这种发式叫做”总发”;若扎成一左一右两束,从两侧垂下,则称”总角”。前额的头发则自然垂至眉毛。这都是未成年的发式。
  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先将束在一起的头发在头顶盘绕成髻,再用一块黑色的帛包住发髻,然后加冠。不过冠是贵族男子的特权,一般平民无资格享用。他们只是束发盘髻,然后用头巾将发髻罩住,这种头巾又称”头衣”,或叫”帻”,可一直盖到前额。
  留全发、贵族戴冠、平民戴巾是那时中原男子的打扮,至于远离中原被称作“四夷”的地区,则或披发、削发,又各有自已的风俗。大约到东汉末年,一般将相日常也开始只戴巾而不加冠。
  直到明末,汉族男子的发式并无显著变化。此间胆敢对于这种千年一贯的形成有所突破的,是历代的一些狂人隐士。他们散发、露发,甚至披发被面,遮掩身体,但只是为了显示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而且人数极少。
  但是,这种形式在清朝初年最终被破坏了。汉人被迫遵从满人的发式,前顶剃光,后脑梳单辫,这种发式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清代男子须剃掉前额、双鬓、后脑约三分之二头发后将所存头发以辫子的形式留存一生。
  和男子单一、一贯的发式不同,古代妇女的发式变化繁多。
  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可以许聘出嫁了。成年妇女的头发也是盘在头顶,用帛包好,然后插笄固定。平时居家则挽发成髻,不用巾簪。贵族妇女的笄、簪很讲究,大多镶有珠玉,后来簪演变成钗,造形装饰更为繁多。但是普通妇女一般只用骨制、竹制甚至荆条制成的笄钗,至于冠,除殷商时期,唐代以前的妇女是不戴的。
  拥有一头秀发确是妇女的骄傲,但假如天生稀毛秃顶,或者后天脱发色黄,就要装假发。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今天。
  妇女发式历代都有变化,各式各样的发髻又往往由宫廷中贵妇人首创。较著名的,如东汉曾风行高髻、大髻,还有一种”倭堕髻”,就象妇女摔落马下以后保留的发髻式样,偏斜于一侧,故又称“堕马髻”。晋代有“撷子髻”、“双髻”、“盘髻”、“囚髻”等等。
  仅蔡京等几个北宋大臣设宴时侍奉的女伎,就有”朝天髻”、”懒梳髻”和”三十六髻”等不同的装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译路同行

GMT+8, 2025-5-10 03:54 , Processed in 0.0518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