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路同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Young Goodman Brown的现实意义与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3 1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家霍桑出生于清教徒家庭,其祖父在教会任要职,因此清教思想对霍桑的生活和创作影响很大,他的很多作品都与“原罪”“堕落”“救赎”等清教主义罪恶观相关联,他在作品中努力追寻隐匿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之罪”,本文亦体现了“原罪”的主题。从主人公Brown的经历和结局来看,森林赴约之后,他努力想寻找罪恶的本源,寻找世人救赎的方式,寻求上帝的启示。然而,Brown最终没有获得上帝的救赎,他为了找寻人性的真相而丧失了信仰,甚至对上帝产生了怀疑,最终导致他精神和内心的崩溃。Brown最终精神上、肉体上的死亡就是“原罪”思想的体现,因为窥视了人性罪恶之后,只能以死亡作为心灵救赎的唯一方式。本文揭示了“人的罪恶本性”,而只有通过善行和忏悔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才能最终得到救赎;只有通过自我悔悟,才能最终使心灵得到升华和解脱。
但是,反观当代现实社会,我们早已脱离了“清教”思想的禁锢,那么本文所体现的主题是否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启示呢?诚然,自古以来“人性”就是一个复杂而饱受争议的论题,有人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支持“人性本恶”。事实上关于人性的理解并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但人性的后期发展却是可以被观察和判断的。本文中各角色内心深处潜在的黑暗与罪恶也是被一步步发现和揭露的,说明人性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对一个人的认识不能只凭表面和短时间的见解。而主人公Brown努力想寻找罪恶的本源,寻找世人救赎的方式,寻求上帝的启示,正如在清教徒的信仰中,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信徒对上帝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理解和认识,更不可能质疑。但社会科学的进步对人们的认知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这也是对上帝的亵渎,因为人们一旦获得了新知识,便会逐渐失去对上帝的单纯信仰。因此Brown的丛林之旅注定是要失败的。同理,在当下社会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犯错,有欲必有所求,有所求便可有所贪,有所贪便会有所罪,人们大多在犯错与自我救赎中成长,而救赎不可能是被动而孤立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借助新知识的力量和他人的帮助来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译路同行

GMT+8, 2023-6-8 02:25 , Processed in 0.0996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